(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十一章企业财务管理
第一节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一、财务管理的涵义
    财务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进行的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和收益分配的活动。
    财务管理则是企业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环境.按照资金运动规律.对资金的筹措、运用、回收和分配,进行科学地计划、组织和控制.并正确处理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关系的管理工作。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在生产经营中-企业必须用各种方式,通过不同的渠道.以最低的代价.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各项必要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谋求最大限度的资金运用效果,并对实现的利润.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资金积累和股东的合法收益。所以,资金筹集、资金投资和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财务活动所体现的财务关系
    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必然要与国家、企业所有者、债权、债务人和职工等发生经济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财务关系。企业必须在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和制度的前提下.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它既要符合于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又要保护利害关系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支持企业的发展。这些关系是:
    1.企业向国家纳税、交费的关系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向国家缴纳所得税、营业税及其他税款,井上缴规定的有关费用。
    2.企业同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包括国家)向企业投人的资本以及企业向其所有者支付的投资报酬.形成
了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双方必须按照合同、章程规定.履行权利和义务。
    3.企业同其债务人、债权人和其他关系人之间的结算关系
现代企业往来结算频繁。投资关系复杂.有的是企业与银行的存贷关系,有的是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或是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企业必须合理调度资金,恪守信用.如期履行付款义务。同时,要求债务人依法按时偿还债务.务使双方按照合约办事.促进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4.企业与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核算制的条件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问.在相互提供产品、材料或劳务时,也要进行内部计价结算.以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它体现了企业内部的责权关系。
5.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支付关系
    企业应根据工资分配原则支付职工应得的报酬
,它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关系。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资金基本上是由国家财政计划分配.或向银行按规定用途借入.专款专用。企业自身缺乏自主权.一般只有在国家决策前提下拥有资金使用权。这在建国初期发生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后。这种传统的方法,已不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财务活动,每个企业都要根据其面临的市场环境,经营需要和风险的承受能力,确定其筹资方向.决定资金结构和利润分配方案,使企业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1)企业以独立的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的竞争和运作。由于财务管理是一个全面性的管理活动,它的作用必须经常贯穿于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的全过程。因而必然要经常研究企业.环境、政府政策和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使财务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   
(2)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企业的筹资提供了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渠道。为了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财务部门必须研究合理的筹资组合和最佳的资本结构,增加资金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3)企业的财务管理受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各项的筹资和投资活动中,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和风险的承受能力,按照报酬和风险的平衡原则作出财务决策。组织企业资金合理有效的投入与运用.使财务工作成为企业创利的有效动力。
    (4)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企业一方面受到各国政治、经济、法律的影响。又面临国际汇率、利率、风险和政策变动等各种影响.使理财环境趋于复杂化.这就迫切要求企业在财务理论、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加速与国际接轨。
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企业财务工作的作用就比以前更为重要.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更为重大.有的专家认为.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这是在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下.企业追求效益的目标所决定的。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本处于凝固或半凝固状态,许多企业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处于流动状态,企业具有了资本经营的权利,不少企业通过加强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调整结构。为企业带来了活力,不仅实现了解困。而且充满了生气,并通过联合兼并。救活了一大批企业。但是,市场变化无常,竞争激烈。有竞争就有风险。也有不少企业因财务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导致破产。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证明了资本经营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了现代理论,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作出成效。
四、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条件变化的制约。财务管理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以及科技、生产、营销等条件。研究财务管理环境,有利于企业预测客观环境的发展情况、保证及时正确地作出财务决策,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    
    主要是指国家各种方针政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它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起决定影响。
如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以后,国家的各种经济、法律等因素都要受到市场经济政策的指导;又如.在国际交往中.国际投资、信贷和贸易条件等,往往受到各国政府政策的干预。使国际经济环境受到影响。
    2.经济环境
    这里主要是指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其中经济政策
主要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和物资流通等方面的政策。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认真考虑有关经济政策对自身的影响。如我国税收政策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产品的价格和企业的收益,因此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关心的问题。经济发展水平是指国家整个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水平。它对企业调度资金、调整生产结构有很大影响。如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必然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起促进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缓慢阶段,容易引起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调度的不平衡;而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促使企业资金需求膨胀,资金供应缺乏和货币资金贬值.又会迫使企业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以消除不利影响。
    3.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融通资金的场所,企业可以在市场中从事筹资和投资活
动.获取理想的投资报酬。
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决定企业财务活动的决定因素,在企业财务决策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证券的价格一方面受利率波动的影响.也受政治、经济和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也是财务工作者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4.法律环境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法制经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要以法律为规范.接
受法规的制约,因此已出台的各种法律。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重大的影响.财务人员必须熟悉这些法规。执行这些法规.合法地完成各项财务管理的职能。
    (二)微观环境
    1.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
    企业管理体制由企业所有制性质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在一定管理体制下.不同的企业经营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财务管理方法和产生不同的经营效果。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企业性质.研究所处的经营环境.努力争取优良的条件,发扬优点。克服落后状态。
    2.市场营销环境和科技、生产环境
不同的企业各有不同的销售、采购、生产和科技条件.企业必须研究客观环境.改善企业的营销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改革生产技术。特别是对新技术的采甩.会促使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作出重要的转变。
  五、财务管理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改变一些旧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观念。才能适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观念主要是市场观念、经济效益观念、资本保值增值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观念等。
    (一)市场观念
企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当前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财务干部不仅要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而且还要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知识。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市场竞争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只有学习它,掌握它,应用它,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市场观念。
    (二)经济效益观念
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消耗相比较,力争以尽量少的活劳动和物质消耗及占用。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和产生经济效益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我国提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目标,已有10年以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总的来说,经济效益差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今后仍然要牢固地树立经济效益观念,下大工夫提高经济效益。要明确以建立提高经济效益指标作为检查考核的目标;以技术改造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并把加强管理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资本的保值增值观念
    企业所有者权益必须得到保障,使投入的资本不受任何侵犯。如不得随意冲减资本,不得随意转移资本,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资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成本补偿和利润分配必须在保证资本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保证资本权益不受任何形式的侵蚀。国家公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及其净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承担经营责任。对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未完成核定考核指标的厂长(经理)要按有关规定承担经济和行政责任。
    (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运动中由于时间因素所增加的价值。由于不同的时点,资金的价值并不相等,一般要以利率为计算依据.将货币收支换算到相同时点基础上进行比较,衡量其实际价值,如果离开了时间价值因素,就无法正确地计算不同时期的财务收支,也不能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因此,必须牢固地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在资金时间价值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在财务管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存货管理、养老保险、租赁决策、资产、负债估计以及长期筹资、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时间价值观念的建立也l3益重要。
    (五)投资的风险价值观念
    企业的财务活动?几乎都是在有风险的条件下进行的。少冒险、多获利.是人们处理风险的基本原则。在风险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投资者由于冒险而进行投资时,必须争取获得超过时间价值以外的额外收益,这种额外收益称为投资的风险价值,也称风险报酬。为了做好财务工作,财务工作者必须研究风险、计算风险。并设法避免风险.这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理。离开了风险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的收益,也无法进行融资和投资的决策。
风险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也能为企业带来损失,因此,避免风险便成为财务工作的重点.计算风险也成为经常的工作。
第二节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根据企业的根本目标的要求所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要求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当前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在改善财务状况的条件下,不断扩大财务成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鉴于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同.我国曾经经历了以实现总产值为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两个阶段。在当前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又有人提出以实现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现分别说明如下:
(一)以实现总产值为目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国家对企业的考核.主要是以是否完成总产值指标为标准.因而企业也以完成企业总产值为财务总体目标。执行的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重生产,不抓资金回笼等弊病,从而造成了产品积压.企业亏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事实说明.这不符合财务管理的规律。
(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大于生产经营的消耗。要求企业占用和耗费尽可能少的资产.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获得更多的利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实现利润为中心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以考核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促使企业把商品或劳务提供给社会,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要求企业获得实际利润,为国家和企业获得资金积累。这一制度有利于企业讲究经济核算.关心经营管理.扩大利润积累.因此.一直是十几年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我国企业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三)以实现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经营,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化。在股份公司中,企业财富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促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当前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普遍提出的财务目标。他们认为,这是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标准。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国家在19世纪初所通行的财务目标,因为当时企业的特征是私人筹资,单个业主的目标就是增加私人财富。这可以通过利润最大化来实现,后来,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企业经理必须协调企业有关各方面的关系,兼顾有关各方面的利益。由于利润最大化往往不考虑长远利益。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也往往不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而追求最大的利润,因此逐渐暴露出它的片面性。而财富最大化则是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富.因而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上企业财富最大化便成为企业的财务最优目标。
1995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推向国有企业的改革,对企业的考核侧重于关心企业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从指标考核体系中.反映了投资者权益的增加程度和利益保障程度,实际上也就是体现了股东财富扩大化的目标。因此,企业财富最大化也成为我国企业财务指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的认识。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财务活动为对象。对企业资金实行决策、计划和控制。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及其分配以及成本费用管理。管理的基本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引起的财务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以财务决策为管理的核心。
(一)资金筹集管理
企业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企业筹集资金的基本要求是遵照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从不同渠道。用不同方式.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筹集资金.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要考虑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筹资效益。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资金筹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管理内容,而筹资决策又是筹资管理的核心,因为筹资预测是为筹资决策服务的。而筹资计划是筹资决策的具体化。
筹资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筹资渠道、筹资方法、筹资风险和筹资计划成本等.要求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选择最合式的筹资方式.并在风险和成本之间权衡得失。
筹资决策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测企业资金的需要量.估计筹资额度;
    (2)规划企业的筹资渠道和资本结构。合理筹集和节约资金;
    (3)规划企业的筹资方式,使筹集的资金,符合实际需要;
    (4)确定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资金风险。使企业获得最佳收益.并防止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   
    (5)保持一定的举债余地和偿偾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条件。
(二)投资管理
企业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和对其他企业的直接投资。投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严密的投资管理程序。充分论证投资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合理性。在收益和风险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力求做好预测和决策。以减少风险.提高收益。
企业筹集的资金必须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并收回现金.取得盈利.在作出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投资的对象和投资的时期.投资的报酬和投资的风险,力求选择收益大、风险少的投资方案。

投资决策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测企业投资的规模.使之符合企业需求和偿债能力;
    (2)确定企业的投资结构,分散资金投向,提高资产流动性;
    (3)分析企业的投资环境.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和投资对象;
    (4)分析企业的投资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5)评价投资方案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
    (6)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服务。
(三)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包括企业销售收入管理、利润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其基本的管理要求是认真做好销售预测和销售决策,开拓市场,扩大市场,确保货款回笼;认真做好利润预测和利润计划.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并合理分配盈利.确保各方面的利益。
企业收益的分配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和股东的收益。企业应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扩大企业内部的积累,保留更多的盈余进行各种新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股东的近期利益,发放一定的股利,以调动股东的积极性。
收益分配决策主要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分析企业盈利情况和资金变现能力。协调好企业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关系;
    (2)研究市场环境和股东意见,使利润分配贯彻利益兼顾的原则;
    (3)确定股利政策和股利支付方式,使利润分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
    (4)筹集股利资金.按期进行利润分配。
     财  务管理中的 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利润 分配决策三个内容是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的。有了较好的筹资决策,就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投资成本.以及有较多的收益提供分配有较好的投资决策.就会实现较多的利润.提供较多的利润.提供较多的资金;而有了较好的利润分配决策。就能调动投资各方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筹资途径和投资机会。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把几个内容联系起来.加以统筹安排。
(四)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反映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合理降低成本费用.对节约资金使用,扩大利润具有决定性意义。它的管理内容包括;成本费用的目标管理、成本费用的计划管理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成本费用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它是一项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相并列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所以,在财务管理中仅作为一个方面加以阐述,不能把全部成本管理包括在内。
产品成本的管理内容主要着重于下列几个方面:
    (1)加强产品成本的预测。作为降低成本决策的前提,并为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供数据;
    (2)编制产品成本计划,反映单位产品成本结构及其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成本水平.并提出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3)按照企业的成本计划或目标成本进行控制和考核.纠正实绩与计划目标的偏离.或作必要的调整,从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调节和监督;
    (4)从严抓好质量.把质量指标和成本指标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职工,成为每个职工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产销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财务管理的方法
财务管理的方法是指企业进行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在市场经济下.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财务管理的方法.一般以财务管理环节为基础进行研究。现说明如下: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体现的预计和测算。财务预测是财务决策的依据.是编制财务计划的前提.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手段。
1.财务预测的基本程序
财务预测一般有下列4个步骤:①确立财务预测的目标,使预测工作有目的地进行;②收集和分析财务预测的资料.并加以分类和整理;③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有效地进行预测工作;④检查和修正预测的结果,分析产生误差及其原因.以保证目标的完成。
2.财务预测的主要方法
 财务预测的主要方法有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1)定性预测法。也称为专家预测法,主要是依靠专家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的资料.主观地对事物的未来情况作出预测?定性预测的优点是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快预测速度,但科学依据不足,可靠性较差。
(2)定量预测法。主要是根据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的方法.有时间序列法和因果预测法两种。时间序列预测法:也称趋势预测法,是将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资料,根据事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分为移动、指数平滑法、回归趋势等。因果预测法:这是根据历史资料找出要预测的因素与他元素之间的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有一元回归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和投人产出法等。

(二)财务决策
从财务决策上看,企业财务方面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的安排都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这些决策尤其是长期财务决策一般与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经营者紧密相联。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设备更新改造、对外扩张、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决策、公司改组、融资租赁等,
对于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具有战略影响。因此只能由企业最高管理层次来考虑。可以说,财务决策是典型地涉及到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或者说企业所有重要决策都具有重要的财务意义。这些问题是财务部门所不能及的,尽管财务经理可以或应该参与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及要组织决策项目实施。
(三)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是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综合的反映资金运动和财务成果的形成及分配的计划。它是组织和指导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的重要依据.即可以使各项经营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协调各项计划指标?综合平衡各项生产经营计划.也可以为检查、考核和分析生产经营与结果提供依据。
 1.财务计划的内容   
财务体制改革以后,财务计划中改变了在资金中按照固定、流动、专项三段平衡的计划模式,实行自主使用资金,因此十分重视资金收支的综合平衡。财务计划就是以现金收支预算为核心,编制现金收支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现金收支预算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四个部分组成。其目的在于协调企业现金收支的平衡,提供现金收支的平衡,提供现金收支的控制依据。预计
损益表是在汇总销售、成本、费用、投资和营业外收支预算上编制的,其格式基本上与会计报表相同。其目的是可以掌握税后净利润。预计资产负债表是利用期初资产负债表相关数字。根据
销售、生产、资本等预算的有关数据加以调整后编制的.其目的是为了预算计划期的财务状况,  保证各项目的收支平衡。 

2.编制财务计划的程序   
    (1)收集和整理资料,并根据上期指标预计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策,结合市场形势,全面提出财务计划指标;   
    (2)紧密结合企业各项计划.对各项指标进行协调,实现计划的综合平衡;   
    (3)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经济定额的基础上,调整各项指标.提出计划表格;   
    (4)组织讨论.提出措施.发动职工,贯彻计划的执行。   
    3.确定财务计划的方法   
    (1)平衡法,即利用有关指标客观存在的内在平衡关系计算确定计划指标的方法。如:   
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进货一本期销货。   
(2)因素法,即根据影响各项指标的各种因素来推算指标的方法。如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应根据材料的价格变动因素调整材料的成本价格。
    (3)比例法,即根据企业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各种指标的方法。如历史上产品的销售费用占收人的一定比例,在计算销售费用时,就可以根据计划销售收人进行计算。本法也称比例推算法。
    (4)定率法,即根据有关规定的固定比率来确定计划指标的方法。如税金、利息、折旧等,都可以按照固定比率计算确定有关计划指标。
    (5)定额法,即根据国家或企业规定的定额作为指标的一种方法。如对某一种产品.规定一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就可以按产品数量.根据定额计算材料耗用计划。但是定额必须切实可行,经常按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6)趋势计算法,即根据历年指标的发展趋势确定计划指标。如企业的资金周转率逐年加速,可以根据发展趋势确定资金周转率的计划指标。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计划的各项定额为依据.利用有关信息和措施.对财务活动进行计算和审核.以实现财务目标。财务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事前控制
    这是指在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控制活动。如对指标进行分解.将各项指标分解后落实到各归口部门,使各项指标的实现,有切实可靠的保证。又如规定计划执行标准和制度.如:现金使用范围、费用开支标准等.用以事前加强内部的控制能力。
    (二)事中控制
    这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计划和制度的要求进行审查,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为了控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经常性分析企业的流动比率.在发现不合理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又如,为了执行限额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限额发料、限额开支等措施.保证计划目标的执行。
    (三)事后控制
    即在计划执行后,认真分析检查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采取切实的措施.消除偏差或调整计划.使差异不致扩大。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