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十章成本费用管理
第一节    现代成本费用管理的新观念
  一、现代成本管理的观念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强调对企业成本费用的计划、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而现代成本观念则认为.成本管理是为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管理者的成本责任,提高能理者的成本意识.制定成本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成本效率的管理工作。现代成本管理观念中包含了成本责任、成本意识、成本目标和成本效率等传统成本管理所没有的概念和观念。
    (一)成本管理的对象
    传统的成本管理认为成本管理的对象是成本费用项目.但是实际上成本费用项目在某种意义上是无法管理的,当财会人员将成本费用核算出来时,成本费用已无法管理了。因此.现代成本管理认为,成本管理的对象不是成本费用项目,而是管理者的成本责任。成本责任是与人相关的,只有负有成本责任的管理者.认真负责地控制各种费用开支和资源消耗,企业的成本费用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而成本责任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观念。
    (二)成本管理的主体
    一谈到成本费用管理.人们通常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成本管理的主体是财务会计人员。成本费用确实是财务会计人员算出来的.但不是财务会计人员形成的。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了各种有形无形资源形成的.因此现代成本管理认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包括厂长、经理、车间主任、科长以及工段长、班组长直至员工。
    (三)成本管理的手段
    现代成本管理的手段是制定目标成本,落实成本责任。所谓目标成本是指企业未来一定时期产品成本预期达到的水平,并作为成本管理的奋斗目标。制定目标成本的方法很多,邯钢采用的是倒挤法.使目标成本更具挑战性。
    目标成本一般是企业的目标总成本.为保证目标成本实现,要按权责对等原则.将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形成各单位的成本责任。
    (四)成本管理的直接目的
    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完成成本责任,提高成本效率。各个责任单位完成了自己承担的成本责任,全厂的目标成本就可以保证实现。因此各级管理者进行成本管理活动的直接目标是完成承担的成本责任。
    传统的成本管理强调的是降低成本费用。而现代成本管理则是强调提高成本效率。成本效率是一种比值关系.是收益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比值。成本效率一收益/成本。成本效益概念的引入,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拓宽了思路。
    (五)成本管理的核。
    现代成本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者的成本费用意识。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好坏,关键不在于成本费用管理的方法措施,而在于管理者的观念、意识。管理者具有强烈的成本费用意识.才能自觉地承担成本责任,认真地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主动探求提高成本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成本责任
    (一)成本责任是与管理权力相对应的
    只有具备选择和消费资源的权力.才应承担成本责任,所谓选择和消费资源的权力是指对消耗什么资源,不消耗什么资源以及消耗的数量,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而拥有这种权力的主要是各级管理者。
    成本责任与管理权力相对应.也是在企业内部划分成本责任的依据和基础。是否将某种成本责任分解给某个部门或单位.主要看这个部门或单位有无选择和消耗这方面资源的权力。只有权责对等.才能保证分解后的成本责任真正落实。
    (二)成本责任是负有成本责任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而不是集体的共同责任
    成本责任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还不行。必须落实到责任者即管理者个人头上。全厂的目标成本没有完成,就要追究厂长的责任;车间的成本责任没有完成就要追究车问主任的个人责任;工段、班组的消耗高了,成本超了.要追究工段长、班组长的个人责任。惩罚要针对责任者个人.而不是集体.只有责任到人.奖惩也到人,才能保证成本责任的落实和实现。
    (三)成本责任是一种财务会计责任
    西方企业中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类。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他所提供的报表、数据一般不对外公开;而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和编制的报表要对外公开。从财务会计责任的角度说.成本责任者有报告资财支配使用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的责任。这里的报告.并不是说要厂长、车间主任亲自编制报表,而是说当财会人员编制了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后,厂长、车间主任要认真审阅,并在报表或报告上签字.表示对报表和报告提供的资料数据承担责任。这就要求成本责任者必须懂成本费用.懂财务报表反映的问题和现状.懂得财务数据的真实含义.才能对自己签字上报或公开的财务报表和报告承担责任。
  三、成本意识
  传统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主要强调要时时、处处、事事都考虑成本费用,努力降低成本费用。现代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包括了更深的涵义.是指能自觉地将生产经营活动与成本费用、收益进行挂钩考虑的习惯.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成本效率的能力和提高成本效率积极性的综合表现。这里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思考习惯,即将成本费用与生产经营活动挂钩考虑。与传统的成本意识的时时、事事、处处考虑成本费用的表述相似。
    第二层是判断成本效率的能力.要求管理者心中有数.对每一产品或每一项工作的收益与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比率有较准确的把握和判断。
    第三层是要有提高成本效率的积极性,没有这种积极性,思考习惯和判断能力都没有用.
有了这种积极性.思考习惯和判断能力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提高成本效率的积极性是成本意识的核心。
    在实践中对成本意识的理解还有3点:
   1.成本意识是一种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
    成本意识要求管理者对自己担任的工作.能自觉地反省以往的做法.找出问题.努力探求改进成本的方法。  
    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会影响到成本费用.工艺技术问题、质量问题、生产现场的问题都会增加成本费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解决问题.自觉主动地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管理者具有成本意识的表现。
    管理者的成本意识还表现在主动地改进现行工作,探求降低成本的方法。有些时候.现行的工作或作业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存在着改进的余地。管理者要不断地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方法.改进现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成本意识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成本意识不仅是成本知识、成本管理方法,而且是从管理者目标出发的高度责任感。成本费用控制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备成本费用知识和是否掌握了成本管理的方法,而更取决于管理者本身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觉悟,一种认识,一种从根本利益出发的自觉性。人们的责任感的养成.要从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人手.建立有利于人们树立责任心的利益体系.同时加强教育、训练.辅之以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必须尽职尽责的氛围。
    3.成本意识的关键是要找到提高成本效率的有效途径
    提倡成本意识,首先是要树立节约意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所谓集约式经营的内在涵义之一,就是要求企业必须精打细算.充分发挥资源的效应。在企业中.要使全体职工.尤其是经营管理者树立起节约意识.可以大大地降低现有成本费用。
    当然,成本意识绝不是单纯的节约意识.当企业科技和管理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单纯的节约并不能使企业保持永久的成本优势,只有不断地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提高成本效率,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第二节       成本费用管理的内容
    严格地讲.成本和费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两者的经济内容一致.都是劳动耗费.因此通常把两者连在一起称为成本费用,甚至在一些场合可以相互替代。但从本质上说.两者是有区别的.它们计算的基础不同.费用一般是指某一时期内所发生的耗费,因而它常常与一定的时间范围相联系;成本则是指耗费生产要素的补偿价值,一般可以理解为生产费用的对象化.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它不受时间的限制.而与一定的对象即产品相联系。显然费用要按对象归集后才能形成成本,所以不要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误认为就必定是该会计期间的产品成本。

 

    一、成本费用的内容
    (一)制造成本的内容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以及其他直接支出.是应由产品负担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人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要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全部内容。生产成本也叫制造成本或车间成本。构成制造成本的具体内容是:
    1.直接材料
    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   
    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
    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4.制造费用即间接费用
    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及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原油储量有偿使用费、油田维护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职工福利费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l4%提取,用于职工医药费、职工困难补助和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等支出的费用。

    (二)期间费用的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为销售及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统称为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因与产品生产无直接的关系,所以期间费用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构成期间费用的具体内容是:
    1.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公司经费包括企业总部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公司经费。
    2.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3.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销售服务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销售费用。
    企业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人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二、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品已经直接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为了降低成本费用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生产经营的一切环节,实现节约.减少费用开支.降低成本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扎实做好企业内部的挖潜工作,往往比外部促销更容易产生效果。成本费用的降低.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资金耗费的减少相同的资金.就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使企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要以产品的质优价廉取胜。物美价廉是赢得市场信誉的条件。因此.只有不断降低成本费用.在市场上才能得以立足。
   (三)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利于推动其他方面的工作
    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其他方面管理工作的配合.如果没有健全的材料物资管理制度.采购成本就难以降低;如果没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管理,就难以做到材料、动力、生产工时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因此.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有赖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在节约挖潜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成本费用管理工作。
    总之.通过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减少费用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
    三、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
    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费用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提高成本费用管理实效.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制定和修订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做好计量和检验工作以及完善内部结算价格等。
  1.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各种材料物资、工时、费用开支的标准,是成本费用管理的主要依据。企业对于凡是能制定定额的各种耗费,都应制定定额,对于过时的不合理的定额要及时修订。
   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对于生产中领用的材料.工时及动力的耗费。费用开支等都要有真实的原始记录。
    3.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
    原材料入库之前.要按质量等级进行合格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禁止入库。对生产出的完工产品。要有严格的验收制度.确保产品质量。
    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计划价格制度。
    (二)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
    1.正确确定费用的归属.分清费用界限
    企业必须正确确定费用的归属.分清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生产成本与资本性支出、生产成本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1)分清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分清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关键在于分清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之间的界限。因为在这些费用中,有的费用名称、性质相同.容易在归属时混淆.如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等。
   (2)分清生产成本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企业的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等所发生的支出。企业的这些支出.有的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得到补偿.有的到期收回一次性得到补偿.它们不属于成本支出的范围,不得在发生的当期计人生产成本。
   (3)分清生产成本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各项支出。例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等。这些支出应在每个会计期间所形成的利润中直接扣除。营业外支出.不属于生产成本的开支范围.不得乱摊乱挤生产成本。
    2.正确分摊费用.分清成本的界限
    企业必须分清本期和下期成本、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成本、各种产品成本及完工产品与未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
    (1)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限。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于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要分清应由本期成本负担和应由下期成本负担的费用界限。凡是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都应全部计人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都应计人以后各期成本.需要待摊和预提的费用.要严格按照费用的受益期限进行摊销和预提.不得任意摊提,人为地调节成本的高低。
    (2)分清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成本的界限。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成本.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在产品及产成品的领用、验收、转移和出售等都应有凭证.所发生的各项支出.都应按发生地点和部门进行归集。至于发生的共同费用.应选择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分配。
    (3)分清各种产品成本费用界限。应计人本期成本的生产费用,要分清各种产品的界限,对于某种产品发生的单项费用.直接计人该种产品成本。凡几种产品发生的共同费用.应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分配,分别计入各自产品成本。特别要注意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盈利产品与不盈利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
 (4)分清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企业必须分清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凡是本期投人生产的产品全都完工.没有在产品时,即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凡是本期投人生产的产品都未完工,即没有产成品.则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本期在产品成本;凡是本期投人生产的产品一部分完工.另一部分未完工,将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阅进行分配.以便分别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三)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保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其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等。
   (1)品种法是指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2)分批法是指所有的生产费用要分别以产品的定单或批别来归集、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3)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加工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终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4)定额法是指以产品品种或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产品的实际产量,核算产品的定额生产费用和实际发生费用之间的定额差异,然后用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加减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的差异.计算出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的方法。
    (四)实行全面成本费用管理
    全面成本费用管理.就是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个人各个层次,生产、技术.经营、后勤服务各个部门和环节.都要落实成本责任.全方位实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做到人人都有成本费用意识.人人都要参与成本费用管理.努力降低生产经营耗费,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