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三节企业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企业的技术改造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坚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在现有基础上,用先进的技术改造落后的技术.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从而改变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面貌.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活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活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增加品种.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扩大生产能力和规模,不断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
一、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的更新与改造
产品的更新与改造是技术改造的出发点和目标。技术改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企业技术进步的前提下,通过改造老设备、旧工艺。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市场需求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的更新改造。顾名思义,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即新产品的开发与老产品的改造。
1.新产品开发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需求千变万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强化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灵敏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一句话,就是要求企业必须有战略的眼光.不断以质量更好、功能更全、性能更优、结构更精、式样更新的新产品满足市场需要。
2.老产品改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产品的无形磨损速度越来越快、程度也越来越高。据工业发达国家统计,如机床的无形磨损年限已由本世纪40年代的平均10年缩短到90年代的3~5年。因此,企业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加速老产品的改造,通过改进部分设计、增加辅助装置、优化产品结构、减轻产品重量、美化产品外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性能、降低产品价格.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总之,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必须把老产品的改造与新产品的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老产品的改造.都必须坚持“既要简化产品结构.又要保证产品质量;既要提高产品使用效能,又要节约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既要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又要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使产品朝高、精、尖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
(二)机器设备、工具的更新与改造
机器设备和工具是劳动资料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也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尺度,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对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进行不断的更新与改造。设备更新与改造必须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改进企业产品性能和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进行。
对机器设备等主要生产工具的更新改造可分为:主要为扩大生产能力而进行的更新改造
和主要为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节约劳动消耗及物资消耗而进行的更新改造。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工艺装备及工艺流程的更新改造、计量测试手段的更新改造等。其主要方法包括:采用新设备、改造旧设备和旧工具、提高设备效率和扩大使用范围、搞好设备的配套协调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
设备更新与改造必须坚持如下两条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推进技术进步为前提的原则;第二.必须坚持根据需要和可能、讲求实效的原则,能修则修.该换Ⅲ则换。一般说来,凡属下列情况的设备应该优先予以更新:一是损耗严重.并且在性能、精度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造成严重的技术经济后果的设备;二是大修在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设备;三是两三年内浪费的能源和原材料价值超过购置新设备费用的设备;四是严重污染环境.近期内又无法解决的设备。
(三)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革
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是生产过程中使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它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劳动者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先进的生产工艺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在相同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不同.其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差异。
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工艺配方的改革.工艺流程及操作技术和方法的改革,以及生产作业线的改造、改进和调整等。
(四)劳动对象的改革
劳动对象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共同构成生产的基本要素,即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一般分为自然物与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两大类。前者如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矿产资料如石油、煤炭等;后者如炼铁厂的铁矿石、织布厂的棉纱、机械制造厂的钢材等等。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新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劳动对象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自然资源日趋减少、材料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应把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变革方向,使性能更加优良、功能更加齐全、价格更加便宜的新型材料逐步取代传统的材料。如今.在劳动对象中,合成材料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自然物的比重在下降,这也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技术改造的主要特点
技术改造同生产维修、设备更新以及基本建设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强调技术进步
没有技术水平的提高。谈不上技术改造。生产维修与技术改造。两者之间既有交叉又不能等同。如果大修理仅仅只是恢复原来的技术性能和技术水平,则不是技术改造;只有当大修理使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技术水平比原有的设备有所提高时。即有新的技术因素加人,才应看作是技术改造。如果设备更新只是原水平的重复则不属于技术改造。基本建设也强调技术进步.但由于是新建,因此它的技术水平不存在自身比较.因此也不属于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突出技术进步.更强调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高新技术是指本国或本地区技术发展序列中位于前列的.同时又兼有智能型特点的现代技术群。高新技术进行改造不仅包括西方称为高技术的内容.同时也包括采用先进的、成熟的、适用的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总之.技术改造必须体现技术进步.必须有新的技术因素加人生产过程。
(二)强调不仅要注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注意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包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和改善环境等。技术改造要和治理“三废”相结合.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尽量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所谓社会综合经济效益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的新产品.但可能要增加投资和成本,由于价格的制约,企业虽不能从销售中得到补偿.却给社会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二是指治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对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很难计算其直接经济效益的,其投资也是不能收回的。但由于治理环境污染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投资.尽管代价昂贵.也要列入企业技术改造的规划加以实施。
(三)强调系统改造
技术改造的技术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式、技能等内容的总称.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硬技术,也包括智力形态的软技术。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是要使整个社会生产由原来比较陈旧的设备、工艺技术和产品转移到新的比较先进的设备、工艺技术和产品基础上来,从而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强调技术改造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对技术改造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同.这是由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生产发展的过程,就是新技术不断代替旧技术的过程。这一过程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其固有的规律循序渐进的,所以不能把技术改造看成是静态的、一次完成的过程.或是某个历史时期内的有限的过程。只要是新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就要为采用这些科学技术而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这就是技术改造的强大的生命力所在。而基本建设对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而言.从整体上来讲是一次性的。
三、技术改造选择
生产什么产品.用怎样的方式进行生产,采用什么样的工艺。选用什么样的设备,这些是工业企业在技术改造项目技术选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实现同样目的的技术和方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需要对实现的工艺、设备作出分析和选择,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满足同样的效用。
工艺和设备选择是技术选择的重要内容。选择的工艺和设备是否正确不仅对产品,的生产有直接影响,而且对生产的经济性和社会环境等也有直接影响。工艺和设备选择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功能性要求
在产品选定以后.要生产出符合规定质量、性能和规格的产品。首先靠的是工艺和设备.这也是实现产品方案的基本前提。我国的产品落后。尤其是乡镇企业的产品落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工艺和设备落后,所以很难生产出品质较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所谓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主要是改造原有工艺和更换关键设备,以求实现产品的翻新。选择工艺和设备主要来满足这种功能要求。
2.经济性要求
由于技术存在多层次性,能满足同一功能和要求的工艺方案和设备种类有很多种,所以选择工艺和设备必须考虑经济性。大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量生产所需的工艺和设备有着较大的不同,专业化大厂和“万能”小厂用的工艺和设备也完全不同。经济性好的主要标志是所选工艺和设备能保证单位产品的工艺而成本最低。
3.相关性要求
选择工艺和设备并不是一项孤立的事情.不能只从本企业的目前利益出发。尤其是引进技术,必须与本行业、甚至与整个经济系统的条件相适应。因此.选择工艺和设备首先要与原来生产系统及国民经济中上下关联的生产系统相适应。例如,引进产量很高的轧机.如轧出的板材的宽度与所有国产剪板机的宽度不适应,就会造成所有国产剪板机全部不能使用.从而将会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其次,选择的工艺和设备要与我国的资源条件相适应,要能充分发挥企业和国内资源优势(包括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和科技能力等在内)。能节约稀缺货源.能提高经济效益。如果所选的工艺和设备与现有的技术能力.技术服务水平相适应.就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对引进的工艺和设备也能做到消化快、吸收好.逐步实现国产化。最后,要与本国的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即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条件.不造成潜在的环境危机和不增加环境保护投资等。
四、技术改造项目管理
(一)技术改造项目规划
技术改造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加以规划。
搞好技术改造的规划是进行技术改造的关键环节。它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需要,使规划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规划必须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发挥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化的促进作用。
技术改造规划按期限可分为:①长期规划.一般是指5年以上的计划.主要规划技术改造的长远方向和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性意义;②中期规划,一般为5年计划及3年滚动式的实施计划,它规定技术改造的中期奋斗目标;③年度计划,是指一年内实施的技术改造工作内容.它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是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从根本上说.企业只有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赢得市场.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余地。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重点产品的规划中,企业的市场思想和产品策略都应该得到体现。企业技术改造计划的最终目的也是要生产出好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由企业编制.并加以实施。在编制的过程中.规划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也十分重要。
(二)技术改造计划管理
技术改造的计划管理主要指技术改造的年度计划管理,技术改造的实施也是通过技改年度计划的实施来实现。年度计划是一个可执行的、具体化的、包括日常技改的计划,明确了每年实行技术改造的具体项目、内容、投资规模、方法和步骤等细致的内容。
对列入年度技术改造的项目,必须做到“四落实”,即资金落实、材料落实、设备落实、计划和施工力量落实。“四落实”要先于计划的审批.否则.即使计划批准了,如果资金、材料、设备和施工不能落实.最后也无法实现.失去了计划的严肃性.造成浪费。
技术改造项目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及企业的名称;项目的起止日期;项目的具体内容;总投资及资金外汇的来源;当年用款、用汇及其来源;当年技术改造工作的主要内容;土建面积;技术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批准文号。
对于已竣工投产的项目,为了尽快实现其应达到目标.必须建立投产项目效益跟踪和考核计划。项目效益的跟踪考核应从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后的次年开始,直到“达产”为止,时间一般为3年.连续“滚动”。跟踪考核要有正式报表.按规定时间如实填报,并按规定的要求上报有关部门。项目在竣工验收前.要填写效益跟踪卡片.作为验收必备资料上报验收的主管部门.依据验收前送的效益跟踪卡片,与以后每年报送的跟踪考核报表加以对照,以反映技术改造竣工验收后运行的实际效益.并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促使技术改造原来确定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技术改造的工作程序
企业在确定技术改造方案时.应按以下基本步骤进行。
1.调查收集有关资料、信息
首先应了解国家有关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其次,要了解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的状况,看到自身的问题和差距.更好地明确目标。同时。必须把企业内部的技术装备状况、技术改造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造重点.各种影响因素。改革的方向,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等情况了解清楚。
2.确定技术改造目标
确定技术改造目标.要广泛征求第一线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意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集思广益.使目标更准确合理。
3.拟定技术改造方案
在确定技术改造目标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多方征集技术改造方案。各种方案必须紧紧围绕技术改造的目标.认真表述方案的内容,实施步骤,需要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方案实施后的预计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力求使可行方案与其他方案的可比性明显,数据真实、可靠。
4.对方案进行评价
对选出的方案,要认真进行评价。选择优势的方案。技改方案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进行:
(1)技术评价。技术评价主要考虑两个方面:①一般性技术评价,主要是考虑方案的实际应用水平.或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等.对材料、能源使用状况.企业技术条件吻合状况等;②该技术改造对未来风险承受能力.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等。
(2)经济评价。对各种技术改造方案进行经济评价.考虑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效益大小,力求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
(3)社会评价。这主要考虑各种方案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4)综合评价。在对技术、经济、社会评价的基础上,再全面考虑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并对三者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加以评价,通过上述评价,选择出好的方案,更可以作为可行方案。
(5)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经过方案的评价.评出了较优的方案。但由于一种方案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所以在此基础上,要把在评价方案过程中其他许多方案的优点加以吸收补充,使该可行方案力求做到更完美、更准确、更有效可行。
(6)方案的实施和修改。方案确定之后.就要组织力量加以实施。实施是检验方案可行性的最根本的途径。方案实施后.会有许多问题反映出来,要及时将反映的问题反馈到方案本身上来.进行修改、补充.力求使方案不断加以完善、充实。为了保证方案的实施有效,还可采取在正式实施前进行试验的方法,力求使方案的实施更加稳妥。
(四)技术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与试生产
1.技改项目的施工管理
为了保证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地投人使用.必须搞好施工管理。施工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将来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使用的效果。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按步就班地进行,应十分强调施工管理的计划性。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有:①落实施工任务,签订承揽施工任务合同。②做好开工之前的具体准备工作、现场施工条件的准备工作及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准备工作。⑨严格控制.使项目按计划和进度施工。④加强现场文明作业安全施工管理,保持良好的施工条件、状态。⑤施工的验收工作。
2.技术改造项目的试生产
技术改造项目从施工完成投入生产到生产出合格产品.需安排一个月以上的试生产。在试生产期间.须进行连续72小时的生产记录考核或对引进设备等按有关合同规定时间进行如下生产记录考核:①设备或生产线的生产能力。②生产工艺指标。③各项消耗的定额及实际达到水平。④运转中体现出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技术水平。⑤各项经济指标。
3.技改项目资料整理
经过按规定时间进行的试生产,应整理出以下资料.为下一步的整体验收提供准备:
(1)编制试生产状况说明书.提供试生产达到的水平、指标、性能等资料。
(2)编制项目决算报告。
(3)对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消防等设施作专题检查.将有关数据整理后送有关部门.经验证加以认可.提出证明。
(4)正式生产时所需原料、辅料,公用设施落实情况。
(5)找出项目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见及措施。
(6)编制出一系列资料.包括:①竣工验收报告书。②竣工项目总投资完成情况表。③企业技术效益考核指标表。④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表。⑤“三废”治理、劳动保护、消防等措施的情况表。
4.技改项目竣工验收
技术改造项目经过试生产情况正常.即可进行竣工投产的正式验收。竣工验收报告应具备以下主要内容:
(1)技术改造内容和主要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2)技术改造项目使用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使用情况。
(3)设备自制、购置及改造情况。
(4)主要材料使用情况。
(5)土建工程情况。
(6)经济效益情况。这部分内容应主要从总投资完成率;技术改造工期;预计达到设计能力的期限;预计收回全部投资的年限;投入与产出比等方面加以体现。
(7)验收单位意见。
(8)有关附件。
组织验收后应达到如下标准:
(1)按工程合同规定和设计图纸所应达到的要求。
(2)设备调试.试运转,工艺改造应达到的设计要求。
(3)技术资料齐备.竣工决算已出。
(4)施工现场已清理干净.达到进行使用、生产的要求。
竣工验收工作是正式生产前最后一项大的工作.是应当在进行正式生产之前必须严格的把好最后一道关口。如果验收发现问题.应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