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八章 工作设计
第一节 工作设计概述
第二节工作设计的理论
第三节工作设计方法与程序
第四节工作设计中常见的错误

                                                                                      第一节 工作设计概述
一、工作设计的概念及发展
(一)工作设计的概念
工作设计(job design)又称岗位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名词解释)
工作设计一般分为两类(选择):
一是对企业中新设置的工作或者根据建立新企业的需要而进行的工作设计;二是对已经存在但缺乏激励效应的工作进行重新设计,称为工作再设计。

(二)工作设计的发展(选择)
1.工作专业化时期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的重点是提高工作专业化程度。工作专业化的特点是:机械的节拍决定了工人的工作速度;工作的简单重复性;每个工人所要求掌握的技术低;每个工人只完成每件工作任务中的某一项;工人被固定在流水线上的某一岗位,限制了工人之间的交往;工作中采用哪些设备和工作方法,均由管理职能部门作出规定,工人只能服从。
2.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时期的工作设计表现为为解决工人对工作的不满而采取的一些临时性管理措施。由于科学管理运动带来了过分的专业化,使每个工人的工作越来越简单和单调,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消极对抗现象,缺勤和离职率居高不下。面对这种情况,管理当局采用了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强调的是工人在不同岗位之间的轮换和工人工作范围的扩大,对工人的对抗情绪起到了暂时的缓解作用。
3.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的工作设计主要采取降低工作专业化程度,改变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反馈形式等措施来提高工人工作的满意感。这个时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工作丰富化和工作特征再设计。
4.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工作设计主要是在系统理论指导下,运用工作特征模型。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对工作进行再设计。社会技术系统方法,通过全面完善工作特征和建立组织气氛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对第三个时期所采用方法的进一步扩展。
二、工作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工作设计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员工和工作之间的基本关系。(选择)
三、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简答)
 (一)员工的因素
人是组织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员工需求的变化是岗位设计不断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岗位设计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满足,随着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
 (二)组织的因素
工作设计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增加产出。工作设计离不开组织对工作的要求,具体进行设计时,应注意:
(1)工作设计的内容应包含组织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组织生产经营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2)全部工作岗位构成的责任体系应该能够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3)工作设计应该能够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提高组织效率。这就要求岗位设计时全面权衡经济效率原则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和心理上的需要,找到最佳平衡点,保证每个人在最适度的负荷下工作,使组织获得组织的生产效益和员工个人满意度及生活安宁两方面的收益。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期望两方面。工作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源的供应情况以及人力的需求。
(1)人力资源方面。这是指在工作设计时要考虑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确保能够找到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从事所设计的工作。工作设计不能仅仅凭主观愿望,而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与人力资源的实际水平相一致。
(2)社会期望。社会期望是指人们希望通过工作满足些什么,是从人们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考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生活质量都有了更高的期望,单纯从工作效率、工作流程方面考虑组织效率往往欲速则不达,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层次,要求在岗位设计时尽可能做到以人为本。
四、工作设计的内容
组织产生工作,工作需要人来做。那么要谁来做,做多少以及做的内容、方式等都要进行限定,这就是工作设计的内容。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的设计三个方面。(选择)  
(一)工作内容(简答)
 (1)工作的广度。
即工作的多样性。工作设计得过于单一,员工容易感到枯燥和厌烦,因此设计工作时,尽量使工作多样化,使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进行不同的活动,保持工作的兴趣。
(2)工作的深度。设计的工作应具有从易到难的一定层次,对员工工作的技能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从而增加工作的挑战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工作的完整性。保证工作的完整性能使员工富有成就感,即使是流水作业中的一个简单程序,也要是全过程,让员工见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4)工作的自主性。适当的自主权利能增加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信任和重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使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增强,工作的热情提高。
(5)工作的反馈性。

(二)工作职责
(1)工作责任。工作责任设计就是员工在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及压力范围的界定,也就是工作负荷的设定。责任的界定要适度,工作负荷过低,无压力,会导致员工行为轻率和低效;工作负荷过高,压力过大又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会导致员工的抱怨和抵触。
(2)工作权利。权利与责任是对应的,责任越大权利范围越广,否则二者脱节,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工作方法。包括领导对下级的工作方法,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方法设计等。工作方法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同性质的工作根据其工作特点的不同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不同,不能千篇一律。
(4)相互沟通。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是整个工作流程顺利进行的信息基础,包括垂直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等形式。
(5)协作。整个组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构成的,每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环节以及整个组织的运行,因此各环节之间必须相互协作。
(三)工作关系
工作关系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与外部单位之间的关系。组织中的工作关系,表现为协作关系,监督关系等各个方面。


第一节重点:
名词解释:
工作设计
简答:
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
工作内容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