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认识的产生
1.认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一致的,人的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认识论和本体论
思维能不能认识、能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一般将它称为认识论问题。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P91(单项选择题)例如,中国明代的王守仁,是一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他的认识论必然主张“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3.认识和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于认识的理论,是对认识的反思和研究。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P93(单项选择题)引入到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有在主体和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而能使主体和客体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但书本上的、他人的知识,仍然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95(单项选择题)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认识主体
第一,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第二,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人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P97-98(多项选择题)
2.认识客体
第一,认识客体的含义和构成。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构成认识客体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P100(单项选择题)
第二,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P101(单项选择题),是基本关系。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第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第三,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看作是单纯的有生命的存在物,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客体,旧唯物主义把它仅仅看作是消极的认识对象,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看待客体。P104(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