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P35(单项选择题
    哲学在历史观上得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P35(单项选择题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P37(多项选择题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物”等。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 “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P37(单项选择题
    唯物主义一元论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辩证法科学地结合起来,同时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和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历史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唯心主义,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的局限。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40(简答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P40(单项选择题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P40(项选择题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P41-42(简答题)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P42(单项选择题),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如人们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P42(单项选择题),即每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人们用一个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数据测量它的体积,确定它在空间的位置。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会客体精神客体。P45(多项选择题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P45(多项选择题)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工具、对象、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实践主体、工具都是受社会条件限制的,并且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
    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P46(简答题)第一,物质生产实践。它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如社会管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第三,科学实验。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确实首先必须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但人的实践活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人化自然P47(单项选择题)。
    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就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而就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
    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简答题)。
   一方面,人要立足于现实,在由必然性所支配的自然界中生活;另一方面,人又不甘愿受自然界的种种限制,总是要在精神世界中创造理想生活,并通过实践活动把这些理想变为现实。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毕的决定件环节。
   劳动促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促使学会制造劳动工具,劳动还促使了人脑的形成,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是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科学实验的进行推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