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主要讲述l956年至l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l966年至l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这两个时期的历史。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是这个期间党和国家工作的主导方面。但在这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失误,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不彻底,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
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有一个如何处理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与自己探索的关系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和其他方面,只能系统地向苏联学习。l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特别是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暴露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956年l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单选)
毛泽东先后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单选)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单选)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单选)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 的方针。
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双百”方针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单选)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单选)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单选)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简答)
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大会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单选)在执政党建设上,大会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中共八大还专门安排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方面代表作大会发言。在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多选) 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同年l2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单选)这个意见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赞同。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单选)这篇讲话经过整理和反复修改,于同年6月19日正式发表。
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单选)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毛泽东在文章中还概括提出了区分和处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学说。他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多选)
(四)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是在1956年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全会认为,必须警惕和防止T部特殊化和脱离群众的危险,要采取整风方法,同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的倾向作斗争,并确定下一年开展全党整风。(单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单选)
这次整风运动,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单选)按照中央要求,“应该是一次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应该是一次恰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运动”。这场运动采取开门整风的形式。各级党组织纷纷召开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鸣放”的高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真诚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听到各方面的批评意见,改进党的作风,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1957年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右派运动全面开展起来。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在涉及重大政治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不能旗帜鲜明,就会造成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混乱。这方面党取得的经验,是宝贵的,有长远意义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到1958年夏季运动结束时,全国划定的右派分子达5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错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