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为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单选)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共过渡性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在这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单选)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多选)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的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这样,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这就是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多选)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这样的认定,实际上就是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来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主要精神,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中有相应的规定。
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深刻的变动之中,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l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多选)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l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分。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提出实现国家杜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单选)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面前的严重任务。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l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单选)当时,对这条总路线的内容有过一种通俗的解释:“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说: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多选)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1950年以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就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增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