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单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单选)
(二)“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1931年11月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通常称“赣南会议”),在“国际路线”的旗号下,对中央根据地的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和指责,矛头直指毛泽东。
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了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接着又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斗争。(多选)斗争的矛头实际上是对着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的。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
1934年lO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此前,为宣传和推动抗日,调动和牵制国民党军队,组成了以方志敏为首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单选)
长征初期,博古等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1935年1月15日 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单选)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单选)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单选)
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单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党以及党的领导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一)长征的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中央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历经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等战役,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于1935年6月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 地区,同l935年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由张国焘、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单选)
张国焘在南下途中,公然于lO月5日另立“中央”。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的坚决斗争和中共中央的敦促下,张国焘不得不于l936年6月6日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在此期间,南下的红军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退守到西康甘孜(今属四川省)地区。1936年7月初,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于l935年11月撤离转移后达到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随即奉中央指令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贺龙、任弼时同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一起力争,迫使张国焘同意共同北上。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胜利结束长征。(单选)
(二)长征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二,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第三,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第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第五,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简答)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两次失败中两次崛起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两次失败和两次崛起分别是,大革命的失败和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的胜利。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是这一时期的最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