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了解为什么提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过程、内容和特点;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难点问题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社会主义本质含义和特点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有这样几个特征:
1.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2.实行按劳分配。
3.每个人都要全面的自由发展。
4.有计划的调节社会生产。
5.国家的消亡和社会的自制。
6.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作为物质的基础。
(二)斯大林确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也可以称苏联模式
这个模式也有这样几个特点:
1.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2.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3.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
4.承认商品货币的存在但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借鉴苏联的经验,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64月,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讲话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论十大关系》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956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9572月,毛泽东做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转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这些思想都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没有付出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时间价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还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第一,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严重倾向。
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在如何建设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搞清楚。
第三,正是由于我们长期把苏联模式当作唯一的或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把这个模式的种种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l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括。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特点:
第一,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五句话即是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又可以归纳为两大目标:前两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后三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从目标的角度来谈论社会主义,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
第二,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则突出了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第三,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且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做到。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间密不可分,互为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l992年初南方谈话时,邓小平提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拥护社会主义,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人民振兴中华,实现民富国强。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不断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只有仅仅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在当代中国,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第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首先,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第三,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社会生产力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主要靠科技的力量。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科学技术不仅自身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进步,劳动对象来源的扩大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早在1988年,邓小平就指出下个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面对世界高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严峻形势,中国一定要参与其中,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江泽民科学把握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等重要思想。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什么是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