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一、学情分析
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身心健康的标准,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考情分析
1、识记:(1)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2)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3)身心健康的标准。
2、领会::(1)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2)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3)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3、应用: :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重点讲解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P76-78)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但人又和其他动物不同,人不消极地依赖自然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这就是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在同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所以说,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使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人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责出力,共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P78-80)
任何有生命的人的存在,都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基本方面;一般说来,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是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并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身心健康的含义: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话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协调好自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保持身心健康,是科学把握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人生的基本前提。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的规律,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人们科学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中,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而积极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努力造就强健的体魄,尽力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是增进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还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使人形成乐观开朗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拼搏的精神。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这可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将不良情绪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出去,始终保持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心理咨询,找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摆脱困境的对策,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促进人格完善。
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能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的需求,给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使人在积极乐观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心境,维持身心的健康;另一方面,能为人搭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心理困惑或障碍时,就可及时向他人求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P80-82)
1、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的平等相待。一个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的。
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做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守信就是恪守信用,在交往中,只有彼此都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讲究信用,才能被互相理解和接纳,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
第三,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遵循宽容原则,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宽容不等于软弱,更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不在非原则性问题上斤斤计较并不意味着对坏人,坏事的姑息包庇。
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学会帮助他人,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
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志向、意志、情绪、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一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更容易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培育和发展真挚的友谊。
第二,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一定就准确;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人们常常还是利用它的心理效应来使交往有一个良好开端。注意第一印象.,应从仪表、言谈、举止做起,在交往中做到仪态大方、言谈不俗、举止得体。
第三,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形式,一般划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大类。非语言沟通借助不属于语言的语气、眼神、手势、表情、空间距离、身体姿态等来传递感情;交流信息,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82-8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只有科学把握了二者的对立统一,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正是在这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前提下,个体才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个人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正是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人是社会的人,人对自己的认识,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决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认识了自我之后,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我,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进步必须依赖人的劳动和创造。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才能为人们享有更多的权利、更广泛的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