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一、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是西方金融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其重要性来源于利率的作用,正是因为利率在宏微观经济运行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才会有众多的经济学家对其决定因素进行研究,期望能够判断或通过政策操作影响利率的走势,进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一)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建立在其对利息来源与本质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人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一般来说,如果资本的供给大于资本的需求,利率会较低,反之,利率会较高。
  (二)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主要从供求关系着眼,他们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是什么供求关系决定利率。
  1.传统利率决定理论
  传统利率理论也被称为实际利率理论。这种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储蓄和投资是决定利率的两个重要因素。该理论认为,储蓄形成资本的供给,投资形成资本的需求,正如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供求决定一样,资本的价格或使用资本的报酬一一利率,则是由资本的供给(储蓄)和资本的需求(投资)二者之间的均衡所决定。
   通常情况下,当投资大于储蓄时,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会上升;反之。当储蓄大于投资时,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会下降。

  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与传统的利率理论不同,凯恩斯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数量的对比。凯恩斯提出,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下降。
  3.可贷资金论
  可贷资金论将传统的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结合起来。提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某一期间的储蓄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额,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同一期间的投资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额。用公式可表示为:
             Fs=S+△Ms
             Fd=I+△Md
   其中,Fs代表可贷资金的供给,Fd代表可贷资金的需求,S、I分别为某一时期的储蓄量和投资量,△Ms、△Md分别为同一时期的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的变动额。可见,储蓄、投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任一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利率的波动。
   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
  利率決定理论探讨的是决定利率水平的根本性因素,由此形成的利率即为上一节所提及的市场元风险利率,它真实地反映着市场中的资金供求关系。除了这些决定性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影响着现实中的利率水平。
  (一)  风险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违约凤险、流动性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是每一个债权人不得不面对与承担的。风险承相与风险补偿相对应+因此,风险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债务人的违约风险低,他需要在市场无风險利率基础上添加的违约风险补偿也低,则他支付的利率水平较低;相反,如果债务人的违约风险较高,则他需要支付较高的违约风险补偿,其融人资金的利率成本就会相应提高。

  (二)  通货膨胀因素
  通货膨胀因素对利率的影响可以从第二节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分中获得。如上所述,伴随通货膨胀发生的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是本盘的贬值。通货膨胀越严重,本金的贬值程度越深,资金贷出者的损失就越大。
  (三)  利率管制因素
  利率管制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规定利率水平或利率变动的界限,由此可见,在实施利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利率管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管制利率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政府确定的管制利率难以准确反映市场中的贤金供求关系,不均衡的利率水平容易引起资金的错误配置,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发达市场经济國家通常都实行利率市场化政策,取消利率管制。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國逐渐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稳步推进的进程中。(详见下一节)
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的一般作用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在微观经济活动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调控领域,利率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
  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利率的上升将会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號,增加储蓄。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利率被视为消费的机会成本,即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如果人们减少消费而将其转换为储蓄,则他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相反,如果此时人们不改变其消费擞,则他将丧失更多的利息收入,这丧失的利息收入就是他消费的机会成本。举例来说,如果你每月的消费为1000元,在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5%的情况下,你这1000元消费的机会成本就是50元(1000 x5%X 1),现在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从5%提高到了7%,则你这1000元消费的机会成本就增加到了70元,这种情况通常会让你减少消费,在收入中拿出更多的部分用于储蓄,用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
   2.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
  从第一节的收益资本化公式和第二节得出的“当期债券市场价格与別率反向相关”的基本结论,可以清楚地看出,利率的变动将会引起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相应调整,这些价格的调整会让人们靈新权衡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债券、股票等各类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水平,进而对自己的资产组合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盤。
   3.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决掖和经营管理
  利率变化对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影响机制是企业对投资收益率与利率水平的对比。利率是企业融入资金的成本,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不变而利率上升时,其支付利息后的收益将伴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企业会相应减少投资。另外,利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融人资金成本提高还将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努力节约资金的使用和占用,提高资
   (二)  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利率决定理论表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引起利率的变动。利率变动后,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的储蓄、消费和投资行为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上所述,利率上升,居民将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企业将减少投资。 由此可见,利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运行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操作调整利率,充分发挥利率的调控作用,实现政策调控的目标。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或降低利率的公告(见专栏3—2),利用利率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上述利率作用的充分发挥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
  第一,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只有如此,利率变动后,微观经济主体的储蓄、消费、投资行为才会随之发生改变,中央银行的调控目的才会实现。  对于居民部门来说,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金融市场中可供选择的用于投资的金融资产比较丰富,其储蓄和消费行为才会对利率的变动敏感起来。
  第二,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市场上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资金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使利率能够真实灵敏地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有效地引导资金合理流动,使资金实现最有效的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在一国的利率体系中,基准利率处于核心地位。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后,其他各种利率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政府的调控意图才能通过不同市场中的利率水平的变动传递下去。因此,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也是利率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之一。
   三、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为了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稳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市场利率管理体系。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1996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正式启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见专栏3—3)。
  推进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建设,强化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既是中央银行通过利率变量有歟调控经济的前提条件,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国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方面改革了再贴现利率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再贷款浮息制度,优化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结构;另一方面,根据宏观调控需要,灵活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努力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利率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今后,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中圈人民鑲行还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最终建立一套完善的、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确定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引导利率进一步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
本章小结
  1.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具体体现。作为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2.单利与复利是计算利息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现值的概念非常重要,现值的计算在许多领域被广泛运用。
  3.到期收益率通常被作为利率的代表,被认为是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它是使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所有回报的现值等于该债务工具当前价格的利率。这种利率的计量显示出当期债券市场价格与利率反向相关: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下降,则债券价格上升。
  4.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实际利率越低,借款人愿意借人资金的意愿越强,贷款人愿意贷出资金的意愿越弱。
  5.利率决定理论探讨的是决定利率水平的根本性因素。代表性的利率决定理论有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传统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可贷资金论等。归纳这些理论可得出,平均利润率、储蓄、投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变量是决定利率水平的根本性因素,除此之外,各类风险、通货膨胀、利率管制等因素也会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产生重要的影响。
  6.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在微观经济活动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调控领域,利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利率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    
  7.为了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20世纪90年代后,我卤稳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在推进利率市场化韵啟革进程中,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
  货币的时间价值    收益资本化    单利计息法    复利计息法    现值    终值到期收益率
  基准利率    无风险利率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储蓄的利率弹性
  投资的利率弹性
   复习思考题
  1.利息为什么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有什么作用?
  2.分别用单利计息法和复利计息法计算当期我国3年期储蓄存款利息。
  3.经济学家为什么将到期收益率作为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
  4.基准利率的概念有哪两种用法?
  5.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哪些属于市场利率?哪些属于官定利率?
  6.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对经济活动发挥实质影响的是哪种利率?
  7.关于利率的决定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
  8.在经济运行中,利率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9.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10.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