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本章是全书的起点,《经济学基础》是一门经济理论性质的课程,该从何处入手引出主题,展开分析呢?我们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角度切入的。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就引出资源配置、市场经济,并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进而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逐章展开分析。

  第二部分 本章重点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4) 生产力水平状况
  (5) 所有制结构 (6) 分配结构 (7)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10)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第三部分 重点详解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 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初级阶段。

     第一层含义表明,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倒退到资本主义,进行所谓的补课。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层含义表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高度发达和完善的社会主义阶段,而是处于较低水平的不发达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底子薄。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都必须立足于这个现实,雨不能超越它,任何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的选择以及方针政策,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一个普遍阶段,而是像我国这样的国家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这些国家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经过初级阶段,而直接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原苏联、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可以不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在我国则必须经历这个阶段。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打乱了中国社会的自然演进过程,它并没有按照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序演进,而是首先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半殖民地社会,它既意味着在政治上国家主权的部分沦落和丧失,同时也意味着在经济上现代工业资本和技术的输入以及市场经济的萌芽。作为半封建社会,它则意味着在经济上既有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又有部分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政治上,国家上层建筑中有封建生产关系的代表,顽固地维持这个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在经济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政治上各个革命所级联合专政。等到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条件成熟以后,再进行第二个阶段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一化三改造:既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即实现国家工业化,又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据: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由于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加之社会主义改造过快过急,其速度超过了工业化进程,决定了这对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只能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可能不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则不可逾越,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基础及其进程所决定的。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我国实现现代化,生产力水平有了根本性变化与提高后才能结束。按照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就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赶上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水平。据此计算,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经历l00年左右的时间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薄弱的经济基础,而其终点划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生产力水平在提高,而且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我国国情认识的结果。在实践上。它是反对 “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有力武器。从反“左”讲,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分阶段逐步推进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而不能追求不切实际的生产关系及高指标、高速度。从反右讲,我国既然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否定它,倒退到资本主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既有社会主义经济的共性,如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按劳分配等,但同时又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经济而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些基本经济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当时,我国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人均经济量上,都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在我国众多的部门和行业之间,生产力水平同样存在着很大差距,既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航天等高科技部门,也有落后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等基础产业部门,纺织业等传统产业也存在着严重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问题。

    生产力水平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所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其他经济特征都是建立在这一特征基础之上的。生产力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我们顺利完成“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使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我国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较低的、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首先在所有制结构上取得突破,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大量国外、境外资本进入我国,形成了中外合资、合营的经济成分。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改革过程中,又出现了混合所有制这种新的经济成分,公有制不再囿于传统的纯而又纯模式,出现了多种实现形式。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应该占主体地位。对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去理解,特别应该从质的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只有努力提高素质,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在同其他所有制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和扩大自己在数量上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具体情况看,我国公有制经济虽然在数量上仍占有优势,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达到2/3以上,但问题主要在于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公有制企业由于长期依赖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和优惠政策,竞争力不强,亏损面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下降,这将严重危及到公有制经济的继续生存和发展。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上述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因此,社会最终产品的分配就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条件。既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那么,非公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他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收入。

  四、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每一个社会众多的矛盾中,必然有一对主要矛盾,它决定着 其他矛盾的存在和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例外。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矛盾,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要通过发展生产来提供。人类需要总是不断发展、扩大的,在原有需要满足以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因此,生产相对于需要来说,总是落后的,必须不断发展和提高。
    从生产方面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其所提供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这是因为:
    第一,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和表现。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讲,解决这个矛盾,当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压缩群众消费,以适应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二是发展生产力,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三、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改革开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要坚持: 之所以要坚持这个标准,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决定的.之所以不能坚持姓“资”姓“社”标准,是因为它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脱离每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及发展的需要,抽象地谈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好坏。而且,姓“资”姓“社”标准对这两种社制度都做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界定,从本本出发,把许多没有制度属性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和拒绝。

  重点习题讲解:
    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③是实行清一色的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阶段
      ④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⑤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实现现代化为止
 
『正确答案』①④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在于( )。
      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②是反对“左”倾错误思想的武器
      ③是反对右倾错误思想的武器
      ④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⑤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①②③

   简答题
    1.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正确答案』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