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对外开放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一方面必须了解对外开放的一般理论,另一方面,必须认清我国对外开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第一方面内容是前提,第二方面内容是落脚点,要两者相互兼顾,有机结合,从而自觉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大力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第二部分 本章重点
1. 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 对外开放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3.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基本原则
4. 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 国际贸易发展战略、政策及措施
6. 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7. 国际技术合作的必要性
8. 国际技术合作的方式
9. 我国技术引进的意义及原则
10. 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
11. 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
12. 我国的利用外资
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14. 经济特区
15.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第三部分 重点详解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与对外开放
一、 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二、 对外开放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最明显地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和其他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上。
经济一体化还表现在其他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上,如国际劳动力的流动,科学技术和专利的跨国传递,以及各国间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等。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吸引人才,引进和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缩短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由此可见,经济一体化使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增长,相互合作日益扩大,一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国土大小,过去的基础怎样,要想构建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使之有效运转,要想尽快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际地位的稳固,都必须置身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际经济的有利条件,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使本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外开放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三、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主要是对外经济开放,它是各方面对外开放的基础。所谓对外经济开放,是把一个国家的经济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作为世界经济运动的一部分,鼓励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或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达到本国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本国经济的高效发展。
1. 实行对外开放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2. 实行对外开放是由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
3. 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所需要的。
4. 实行对外开放是为了让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的开放政策真正放心。
总之,对于我国来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外开放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长期的。
四、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1.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 平等互利的原则
3. 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4. 尊重国际惯例原则
第二节 国际贸易
一、 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经济利益在各国间进行分配的重要渠道;它既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也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1.可以互通有无,调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有利于各参加国结合自身优势追求比较利益
3.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二、 国际贸易发展战略
(一)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强调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
(二) 进口替代战略
所谓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
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1)可以促使发达国家由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转向投资,从而有助发展中国家资金缺乏和技术落后的问题,带动本国工业的发展;(2)本国生产的替代品的市场是现成的,投资和经营风险较小;(3)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本国替代进口部门的保护来发展本国生产,比要求发达国家降低关税来扩大出口更为主动和可靠。但是,进口替代也有一定的弊端,即容易保护落后,形成垄断,引起国内资源使用的不合理和低效率。
(三) 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
所谓出口导向,也称“出口主导”,是指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1)可以使国内生产单位直接面对世界市场的竞争压力,促进国内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国内的工业发展;(2)在国内市场相对狭窄的条件下,可以突破市场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实现本国工业以至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在实行出口替代或面向出口战略时,容易遭受别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遏制
三、 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
(一) 国际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从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实践来看,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1. 自由贸易政策
是指政府取消对进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促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其实质是“不干预政策”。
2. 保护贸易政策。
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其实质是“奖出限入”。
(二) 国际贸易措施
1. 关税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征收关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生产。
2. 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它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前者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
3. 出口鼓励。指政府通过各种出口政策来刺激出口的扩大,以促进本国(地区)的工业化和经济成长。常见的出口鼓励方式有:(1)出口补贴 即政府对该国的出口商或潜在的出口商给予直接或间接资助;(2)商品倾销 即低价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以获取更多的市场;(3)外汇倾销 即利用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出口。
四、 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1. 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实行“出口领先”原则
2. 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做好进口
3. 当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国际技术合作
一、 国际技术合作的必要性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活动中创造的共同财富,是人类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本身并没有阶级、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应当归全人类共同享用。
另一方面,由于各国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这就要求科学技术在国际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各国之间必须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同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了加强国际技术合作的必要性。
二、 国际技术合作的方式
(一) 国际技术贸易
它是指技术为对象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属于有偿转让,这是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最为普遍的形式(其核心是技术使用权、产品使用权和产品销售权转让,作为报酬,买方支付给卖方相应的转让费)。
(二) 国际技术交流
三、 我国的技术引进
(一) 加快我国技术引进的意义
1. 引进技术可以减少技术研究、开发的时间,加快技术发展趋势。
2. 引进技术可以减少科学研究费用,节约建设资金。
3. 引进技术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生产技术的发展,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
4. 引进技术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总之,技术引进是一条花钱少、见效快,加速我国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 我国技术引进的原则
1. 要注意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能盲目追求先进。
2. 要注意引进和消化相结合,避免重复引进。
3. 引进技术必须注意国内的配套工作,要注意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本的特性在于不断的增值,因此,资本流动的方向将取决于能否带来收益。而从资本流动的过程来看,不论是输入国还是输出国均能获益。
首先,对输入国来说,资本的流入可以弥补国内的投资短缺,从而扩大生产能力;资本输入也可以使本国的其他资源如劳动、土地等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使用;在资本流动以直接投资形式出现时,往往还伴随有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的流入,这将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正是由于这些利益,当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把引进外资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广为推崇。
其次,对输出国来说,向国外输出资本有利于提高本国资本的利用效率,并相应获得更多的投资收入。伴随着资本的输出,本国的商品和劳务输出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扩大贸易收入。在直接投资的情况下,资本的输出还可以绕过其他国家设置的种种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取得市场内部化的利益。因此,二战后各发达国家纷纷向外输出资本,建立跨国公司,由此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
当然,在国际资本流动带来收益的同时,如果国际资本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对资本输入国来说,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往往会使经济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如果输入国对引进的资本利用不当,或在结构上配置不合理,也将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输入资本在缺乏必要的国际偿还能力的条件下,还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乃至严重的金融危机。而对资本输出国来说,对外投资过多会抑制国内的投资,从而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
但是,总的来讲,国际资本流动利大于弊,它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 国际资本流动的形式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它是国家之间发生经济贸易往来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比国内更高的经济效益。
按资本流动方向,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资本输出和资本输入两个方面。资本输出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如本国投资者在国外投资设厂、购买外国债券等。资本输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如外国投资者在本国投资设厂、本国在国外发行债券或举借贷款等;
按投资时间的长短,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按投资方式,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两大类。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其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三、 我国的外资利用
(一) 利用外资的意义
1. 有利于解决国内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争取时间加快能源、交通、电讯、农业、教育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2. 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改善商品出口结构和扩大出口,增强创汇能力。
3. 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原有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4. 有利于增加社会投资量,从而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二) 利用外资的方式
1. 对外借款
2.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1) 直接投资
(2) 间接投资
(3) 其他投资
(三) 利用外资的原则
1. 平等互利的原则
2.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按照国际惯例,测定一国外债偿还能力有三个警戒线指标:一是偿还率,即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务额与同期出口收入和非贸易收入之和的比率,偿还率一般以15%~20%为宜,25%为其警戒线;二是债务率,即年末债务余额占当年出口收入与非贸易收入之和的比率,警戒线为100%;三是国民经济负债率,即年末债务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其通常的警戒线为30%。
3. 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
4. 改善投资环境的原则
第五节、 经济特区与对外开放格局
一、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发带、内陆省会开放城市构成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体制,实行各种优惠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外商、外资兴办企业或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企业的产品,一般以出口为主;特区的经济结构,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为主;特区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特区享有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拥有较内地更多的经济自主权。
我国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并非政治特区,它仍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的行政区域,同样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样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守我国有关特区的政策和法令,它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必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我国经济特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其次,它对内地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